来源:南宁日报牛客栈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hronic ob-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,COPD),简称慢阻肺,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。在疾病早期,症状往往轻微且容易被忽视,多数患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咳嗽、咳痰,无明显气促不适。但随着年龄增长及疾病发展,患者逐渐感到气短,呼气和吸气都困难,甚至连穿衣、洗漱、散步等基本的日常活动都会异常艰难。因此,早期诊断、有效预防和规范治疗,对于患者控制症状、改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、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,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。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(或)肺泡异常,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环境相关,遗传易感性、异常的炎症反应以及肺异常发育等众多宿主因素参与发病过程;严重的合并症可能影响疾病的表现和病死率,上述因素决定了慢阻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。
流行病学:不断蔓延的健康威胁
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。据估算,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近1亿。防控慢阻肺面临着多重挑战: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使高危人群基数持续扩大;人群吸烟率居高不下、室内外空气污染及职业粉尘暴露等危险因素未能有效控制;医疗资源匮乏、健康意识薄弱导致早期干预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疾病负担。
展开剩余81%病因:潜伏在身边的“健康杀手”
1.吸烟
吸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,吸烟人群比不吸烟人群患病率高2—8倍,且初始吸烟年龄越小、吸烟时间越长、吸烟量越大,罹患慢阻肺的风险越高。吸烟产生的一氧化碳、尼古丁、焦油等有害物质吸入人体气道内,对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,使纤毛运动受到阻碍,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,诱发气道慢性炎症,逐渐破坏肺部正常结构和功能,进而使人的呼吸道更容易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发生慢阻肺。
2.环境因素
在室外环境下,空气污染(如城市机动车尾气、工业废气、建筑粉尘)、雾霾及沙尘暴中的可吸入颗粒物(如PM2.5、PM10)是主要风险来源。室内环境的污染同样不容忽视:烹饪时使用固体燃料(如煤、木柴)产生的烟雾、烹调油烟(含多环芳烃等致癌物),均会释放“有毒颗粒或气体”,这类污染物在通风不良的空间内集聚,对呼吸道健康的威胁更为突出。而某些特殊的职业须长期接触粉尘以及化学物质,如煤尘、石棉、二氧化硅、工业废气等,人在这种高浓度粉尘或者化学物质环境中长时间工作,这些有害物质就会损害呼吸系统,从而导致慢阻肺的发生。
3.感染因素
反复的呼吸道感染,尤其是儿童时期的肺炎和支气管炎,可能增加日后发展成慢阻肺的风险。肺部感染既是慢阻肺的致病因素,也是疾病进展和急性加重的核心推手。感染通过诱发气道炎症、损伤修复机制失衡及结构重塑,与吸烟、空气污染等因素协同作用,导致慢阻肺的发生。
4.其他原因
人体免疫功能紊乱、年龄增长牛客栈,以及体内蛋白酶-抗蛋白酶失衡等原因都可能引发慢阻肺。
症状:身体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
1.慢性咳嗽、咳痰
咳嗽症状出现缓慢,且迁延多年。初期可能呈间歇性,患者常于晨起时或夜间阵咳明显,随着病情进展,发展为每日频发。咳痰则多为咳嗽时的伴随症状,痰液的颜色及稠度通常随气道炎症的变化而改变,通常痰液为白色黏液浆液性,当急性加重时痰液可变为黏液脓性而不易咳出。
2.呼吸困难
呼吸困难是慢阻肺患者最显著的症状之一,且呈现进行性加重的过程。患者早期活动时无明显气促,随后出现气促逐渐加重,常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,如进行轻微运动或日常简单活动时可能感到喘不过气来,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或爬楼梯时更为明显。随着疾病的进展,呼吸急促在静息状态时也会出现。
3.喘息与胸闷
常见于重症或急性加重患者。患者在经历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时,喘息和胸闷的症状可能会加重,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。
治疗:与疾病的“持久对抗”
慢阻肺分为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,疾病所处阶段不同,治疗方案不同。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、减少急性加重和改善生活质量。
1.药物治疗
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、糖皮质激素与茶碱类药物等。支气管扩张剂又包括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、抗胆碱药、茶碱类。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均分为长效、短效制剂。短效制剂能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,改善呼吸困难症状,适用于急性加重时;长效制剂药物作用时间更长,适合稳定期长期规律使用。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抑制气道炎症,与支气管扩张剂联合使用,可以减轻气道炎症损伤,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。
2.氧疗
坚持长期家庭氧疗,能够改善缺氧状态,缓解临床症状,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,意义重大。一般采用低流量(1—2L/min)鼻导管给氧方式,建议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,能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,纠正低氧血症,延缓并发症进展,降低远期风险,提高生活质量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氧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吸氧浓度,避免因吸氧浓度过高引发二氧化碳潴留、氧中毒等不良反应。
3.呼吸康复训练
对于有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,可以通过呼吸康复训练方法,增强呼吸肌力量,延缓肺功能下降,增加运动耐量,缓解或控制呼吸疾病的急性症状,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,降低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。
4.手术治疗
对于部分病情严重,经过规范药物治疗仍效果不佳,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,可考虑手术治疗。常用手术方法包括肺大疱切除术、肺减容术和肺移植术等。
预防:守护呼吸健康的“防线”
1.戒烟
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有效的措施。研究表明,戒烟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、减轻症状,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。对于已确诊慢阻肺的患者,戒烟不仅有助于保护残余肺功能,还能降低合并症风险。戒烟还可改善心血管健康、提升整体体质、增强免疫力。
2.环境改善
改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手段之一。降低空气污染程度、减少有害气体及粉尘接触,可显著降低慢阻肺发病风险。
3.避免感染
慢阻肺患者容易合并呼吸道感染。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如勤洗手、戴口罩等。随着气温变化增减衣物,避免感冒。同时,避免前往人群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场所。在流感高发季节接种流感疫苗等,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。
4.定期检查
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“金标准”,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之一。对于年龄40岁及以上,尤其是长期吸烟者、有职业暴露史者、有呼吸道疾病家族史的人群,应定期检查肺部,包括肺功能检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(作者系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医学科主治医师)牛客栈
发布于:北京市国华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